认识焦虑与焦虑的自我治疗


发布时间:

2023/08/14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或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人们会出现紧张、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多汗、呼吸急促等焦虑的表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有些人焦虑症状的发生过于频繁且无法预测,或持续的时间过长,或程度过重,往往是出现了某种焦虑障碍。
 
 
       焦虑可分为: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预期焦虑、忧虑性期待、临场焦虑、分离焦虑等。
       惊恐发作:是一类急性发作的强烈焦虑,会突然感到危机或威胁即将来临或死亡迫在眉睫,体验到强烈的恐惧,并产生立即逃离的冲动。同时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
       广泛性焦虑:又称慢性焦虑或自由浮游性焦虑,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伴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预感到存在迫在眉睫,而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危险,但是又说不清楚危险来自哪里;同时,又怀疑自己是否有应对这种即将来临的危险的能力。患者往往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
       预期焦虑:焦虑障碍患者预期再次面临害怕的场合或情境时出现的焦虑。
       忧虑性期待:由患者过分担心自己或亲友会发生不幸的事情或会发生非现实威胁引起。
       临场焦虑:它与执行一项任务有关,完成该项任务越没把握,焦虑也可能越大。考试前出现的焦虑属于此类。
       分离焦虑:是儿童对父母分离的一种反应,通常出现哭叫易激惹和其他痛苦象征。
       焦虑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下面有几种自我治疗方法:
 
       1、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焦虑的必要前提,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最终会驱逐焦虑。
       2、自我松弛。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
       3、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4、自我刺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去,从而忘却痛苦的事情。
       5、自我催眠。睡眠障碍时,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例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读书等促使自己入睡。
       焦虑障碍的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密切配合自我治疗,一定能早日摆脱焦虑的困扰。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