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河北省荣军医院官方网站!
别让情绪也沾染病毒
发布时间:
2020/02/22
你知道吗?我们的情绪它也会生病
2020年的春节,当“口罩”成为最火爆的年货后,我们也意识到危急和与之相伴的恐慌降临了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将和大家普及一个新的概念,心理“应激反应”。当个体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比如经历重大社会创伤(SARS疫情、地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就会在大脑牵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体反应,比如失眠、作息异常、记忆下降、头晕胸闷等症状。
此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出现了许多措手不及的问题,例如:
(1)感染者因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而恐慌、焦虑
(2)被隔离者因为限制了人与人的交往而感到孤独和不安
(3)身处疫区的居民们因交通、购物等日常活动的受限而感到心烦、紧张
(4)参加一线救助的人员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感到疲惫、无助
这一切都可能使我们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这些情况也会使我们出现心跳加快、胃部不适、腹泻、疲惫、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但这些却都是正常现象,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反应。接下来我们将脱下它们的外衣,正确认识这些不良情绪。
焦虑: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能够更快更多的了解疫情,同时我们也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慌,担心自己被感染。另外焦虑往往会让人呼吸困难、胸闷、胃肠不适,这些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相似,这会让人加倍焦虑。
疑病:在焦虑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疑病”症状,过分关注自己是否患病,例如:频繁地测体温,稍有升高便怀疑自己感染了病毒,总想去医院检查。这其实是不理智的行为,盲目的就医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中。
惊恐发作:陷入“疑病——焦虑——身体反应——更焦虑”的负向循环中,有些人会产生更激烈的应激反应,就是“惊恐发作”,此时人们会感到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害怕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肺疾病。
抑郁: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人的生活规律被打破,无法正常的参加工作和学习,人与人的交流受到了限制,无法参加户外活动,仿佛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于是便产生了抑郁、悲伤。
除了以上几点还可能出现易怒、思维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睡眠障碍、肠胃不适等常见问题。
但是你大可放心,这些问题都是可逆的!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帮助自己及身边人排忧解难。
1. 接纳情绪 产生负面情绪是正常和可以被理解的,适度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警惕,不要一味的拒绝情绪的出现。
2.学会发泄 接纳不良情绪的同时也要找到一个宣泄通道,可以向亲友倾诉,选择室内进行的体育锻炼,听音乐唱唱歌等,再有哭泣也不仅仅是女性的特权。
3.维持正常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
4.尽量不要在睡前过多的关注与疫情有关的消息,尤其是负面的消息。
5.让自己充实起来,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太闲。
6.避免做出重大的人生决定,让自己在平复的、稳定的状态。
7.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少出门、不聚会、戴口罩。
8.寻求专业的帮助 可以拨打心理热线,利用网络平台等方式获取专业的心理救援。
被感染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进行自我调节,相信定会让“病毒”远离我们的身心。
关键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
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南大街2396号
免费心理咨询热线:0312-2011239
服务时间:
冬令时9月1日至5月31日 工作日下午1:30--5:30
夏令时6月1日至8月31日 工作日下午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