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结核防治宣传日的倡导】关注咳嗽礼仪 营造健康环境


发布时间:

2020/03/25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It’s Time!”(时不我待)。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痨,守护健康呼吸。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由来在人类与结核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882年的3月24日,德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在柏林宣布:结核病的致病元凶是结核杆菌。为纪念这一特殊贡献,世界卫生组织从1996年起,将每年的3月24日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人类除了头发和指甲外,其他器官均可罹患结核病,人类85%以上的结核病为肺结核。肺结核是主要通过患者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目前结核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元凶。
      目前的新冠疫情带给大家许多思考,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倡导健康行为,全民共建共享良好社会环境,从细小环节做起,并把这些健康行为意识固化为一个常态化自觉行为意识。
      知易行难,各种宣传渠道都在进行着宣传。一些细小有效的行为需要我们加深认识,增加执行的目的性,每个人入心入脑的真正去践行。
      疫情下的结核防治宣传日,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加深深认识咳嗽礼仪——一项需持续普及的公民健康知识,预防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盾牌。①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手帕遮住口鼻,使用后的纸巾应丢入垃圾桶;无纸巾或手帕时应用臂弯遮掩口鼻②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洗手③有呼吸道症状者,外出应戴口罩。未戴口罩时,尽可能与其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
      咳嗽礼仪中,为何规定保持1 m以上的社交距离? 
      保持1 m以上社交距离主要是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风险。经飞沫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感染者(传染源)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传播,这些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通过在短距离(通常小于1 m)范围内在空气中扩散,进入他人的眼结膜、口、鼻或咽喉黏膜时发生传染。 
      咳嗽时会产生大量气溶胶,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的距离和悬浮的时间由微生物的类型、微粒大小、沉降速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大小而决定。微粒通常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并在传染源1 m范围内沉降。因此,咳嗽礼仪中,要求与患者保持1 m以上的社交距离。 
      咳嗽礼仪体现的具体原则: 
      不危害公共环境及周围人员,同时避免周围环境危害自身。1、特别强调有呼吸道症状者及时诊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到公共环境戴口罩;2、注意手卫生,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不必要的接触,减少自身和环境之间的交叉污染机会。3、保持安全距离。4、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是公共环境安全行为责任人的一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呼吁大家团 结一心、共同携手,从自我做起,积极构建全民健康大环境,为消灭新冠肺炎疫情、遏制结核病流行而继续努力,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