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擂:邢台市——以“四个一”为载体,谱写拥军优属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03/10

       邢台市以增强军人职业吸引力为切入点,在营造“让军人职业受尊崇、让退役军人受尊重”浓厚氛围上谋新招、出实招,不断谱写邢台特色拥军优属工作新篇章。
 
       一、一本地方志记出荣耀感
 
       一是下发文件,广泛动员。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邢台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印发文件,以立功喜报台账为基础,大力开展立功军人载入地方志工作。
       二是明确范围,彰显激励。载入地方志人员条件明确、清晰,服现役期间荣获个人二等功以上奖励的邢台籍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获得省部级或者战区级以上表彰的退役军人才能编入市级地方志。
 
       三是严格把关、内容真实。组织专家对入志人员事迹进行严格把关审核,尤其是对现役军人的事迹要与其服役部队政治部门联合审定,确保入志立功人员事迹真实可靠,杜绝虚假夸大、防范失密泄密。
 
       二、一面荣誉墙建出尊重感
 
       不仅建好有形的荣誉墙,更注重无形的荣誉墙建设,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一是服务站点建。在全市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办事大厅,建立荣誉墙,展出立功人员的照片和事迹。
       二是公共场所建。在邢台市双拥公园、双拥一条街等场所制作永久性荣誉展板,展示邢台籍立功现役军人照片,不定期进行轮换,树立尊崇军人的价值导向。
       三是媒体广泛播。对立功表现突出人员事迹,在邢台当地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帐号上进行广泛刊播,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三、一张喜报送出尊崇感
 
       尊崇感需要内心的敬意、仪式的彰显和务实的褒奖。坚持送去真情、送上温暖、送出氛围的原则,真正让送喜报有“型”有“范”。
 
       一是快马加鞭送。坚持全员覆盖、不落一人,收到立功喜报后,马上登记造册,由当地人武部门核实后,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将喜报和慰问金、慰问品送到军人家中,切实做到即收即送、有功必送、应送尽送。
       二是大张旗鼓送。采取敲锣打鼓、悬挂横幅、读立功通知书、为军属佩戴绶带和大红花、照合影留念等仪式,军地共同将立功喜报、奖励金、慰问品、功臣之家牌匾等送到军属家中。通过喜庆、庄重的颁送仪式,不仅让军人家属充满自豪感,更让军人立功事迹在周边的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三是优质服务送。坚持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立功军人家庭活动,了解困难需求,给予关心关爱,进一步激发官兵扎根军营、再立新功。特别是在“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立功表现突出军人的家属召开茶话会、座谈会,到其家中进行慰问,与他们聊家常、听心声、解烦忧。
 
       四、一块光荣牌挂出光荣感
 
       光荣牌是对军人及其家庭奉献国防的褒扬,真正把光荣牌挂到军人的心上。
 
       一是坚持送上门。采取“送、挂、讲”的方式,挂好光荣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把光荣牌送到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家中,为他们挂上墙并讲解悬挂光荣牌的重大意义,留下联系方式,做好后续服务。
       二是全员覆盖挂。在新兵入伍后集中开展悬挂活动,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依托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结合个人意愿,切实做到应挂尽挂,不少一人,不漏一户。
       三是定期回头看。每年对全市军属、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家庭光荣牌悬挂情况进行排查,动态更新管理台账,对发现的污旧破损等情况及时进行更换,切实提高光荣牌悬挂工作质量。
 
       处长点评  
 
       邢台市围绕如何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时时处处感受到社会的尊崇和关爱,通过载入地方志、建立荣誉墙、送立功喜报、悬挂光荣牌等有效载体,创新拥军优属形式、丰富拥军优属内容、拓展拥军优属服务范围,营造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浓厚氛围,一系列做法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省厅拥军优抚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