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擂:秦皇岛市——创新"三个融合",提升拥军支前保障能力


发布时间:

2022/06/13

       近年来,秦皇岛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双拥工作发展理念,创新开展“三个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拥军支前保障机制,打造拥军支前保障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军供保障,推动全市拥军支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长效机制与临时措施相融合
 
       秦皇岛市拥军支前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为健全完善拥军支前的工作机制,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成立了拥军支前协调小组,常态化开展拥军支前工作,在军地共同关切的重大事项沟通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充分考虑国防军事要求,做到了地方发展与部队发展相统一,将国防战备交通纳入秦皇岛市交通战略“十四五”规划和全省“六横六纵一环”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秦皇岛港口、码头、车站构建了便捷高效、东出西联、军民整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在遇到有关保障任务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任务特点,及时建立专项保障临时机构。
 
       二、拥军支前队伍与各行业人员相融合
 
       秦皇岛市多次保障抗战90周年阅兵、建国70周年等战区级以上重大军事及重大换防任务,应对突发情况多、难度大、任务重,为切实解决问题,市双拥办充分发挥各行业特色优势,打造了多部门、多领域分工协作的强大拥军支前组织。
 
       组建水电粮秣供应组,综合调配全市军粮供应站和代供站,可以在第一时间保障过往部队的军事需求。组建医疗卫生保障组,由全市医疗卫生系统上千名党员构成,科学设计人员结构,涵盖多项医学门类,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建成“准野战医院”。
       组建通讯网络组,在遂行任务时可迅速管控维护通讯设施,通过海岸电台、网站、传真等多样化手段发布航行警告,疏导船舶避开重点区域,保障军队遂行海上军事任务。组建交通运输保障组,可随时征调市公交公司、长途运输公司等所属长途客车、重型卡车投入战备保障工作,全力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联合保障、一体联动”的拥军支前保障体系。
 
       三、军供保障与社会保障相融合
 
       随着过境部队的增多,保障任务呈现出港口、机场、高速多点分散、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原有的军供保障体系难以完全满足需要。秦皇岛市本着“寓军于民、融合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军供保障同民间产业相结合,创新社会化保障模式。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以军供站为基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秦皇岛军用饮食类龙头企业的行业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缩成本,建立了全程可溯源的军供应急物资保障网络。
 
       按照“政府管理,社会参与”的思路,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把域内多家宾馆、酒店、商超等民间企业纳入到军供体系当中,在地方餐饮、住宿企业中设立了一批“不在编的军供站”,有效增强了应急保障和国防动员潜力。
 
       处长点评  
 
       新时代拥军支前是双拥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备战打仗的主责主业。近年来,秦皇岛市双拥工作创新形成三个“融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双拥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城市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开展、建立了拥军支前保障机制,完善了拥军支前保障体系,拓展了拥军支前保障范畴,不断提升拥军支前保障水平。
(省厅拥军优抚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