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擂:秦皇岛市卢龙县——做好“挖掘、保护、传承”文章 倾力打造红色教育主阵地


发布时间:

2022/08/22

第138擂:秦皇岛市卢龙县——做好“挖掘、保护、传承”文章 倾力打造红色教育主阵地

 
 
卢龙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做好“挖掘、保护、传承”这篇大文章,倾力打造有“看头”、有“听头”、有“味道”的红色教育主阵地,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增强历史厚重感
一是打造教育阵地,让红色资源“立体化”。卢龙县柳河北山红色底蕴深厚,为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县政府投资兴建了冀东抗战纪念馆,与卢龙县烈士陵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集纪念、旅游、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新阵地。
 
 
二是书写红色历程,让红色资源“经典化”。卢龙县深挖本地红色资源,积极创造红色著作。由卢龙记忆编委会主编的《卢龙记忆》,重点介绍了卢龙儿女不畏强敌、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由卢龙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主编的《卢龙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全面展现了卢龙县从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由卢龙县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主编的《冀东抗战》,讲述了抗日英雄奋勇杀敌的传奇经历;由卢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编印的《不朽的丰碑》,记录了一个个英勇抗战的事迹,使卢龙县红色历史得以延续。
 
 
三是排演红色剧目,让红色资源“直观化”。依托真实历史事件,编排了精品红色舞台剧《卢龙北山·1942》和红色情景剧《北山之歌》,用艺术手法再现了柳河北山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生动展示了柳河北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冀东抗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该剧先后在县内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中央、省、市级电视台均录制报道,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二、全力保护烈士纪念设施,提高教育承载力
一是打通“卡脖路”,让道路更畅通。柳河北山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县政府为及时破解交通堵点,投资55万元,征拆老旧房屋,拓宽硬化道路,助推红色旅游,助力民生改善。“卡脖路”打通后,前来缅怀纪念、参观学习人数明显增多。
 
 
二是设置“纪念标”,让氛围更浓厚。为营造庄严肃穆、尊崇英雄的浓厚氛围,县政府投资58万元,在陵园纪念广场南侧制作烈士浮雕墙,在纪念馆门前广场树立了由李运昌等9位抗日将领题写的“卢抚昌抗日根据地”“难忘冀东抗战、难忘老区人民”等石碑,在墓区和烈士陵园入口台阶路两侧,用花岗岩镌刻永久性宣传标语,缅怀革命英烈的伟大功绩。
三是修复“老旧址”,让记忆更明晰。卢龙县主动扛起保护和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大旗,投资300万元,对抗战指挥部、冀东日报社、无线电台等旧址进行复原和修缮,再现抗日烽火,让参观者穿越历史长河,铭记伟大抗战精神。 
三、鼎力传承英烈精神,汲取奋进新动能
一是丰富讲解内容,让革命故事更充实。通过遍访抗日老战士、柳河北山抗战亲历者,查阅相关史料,收集了大量冀东抗战故事、英烈事迹和抗战歌曲,并进行整理,形成了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的讲解词,让参观者在参观讲解中接受革命教育,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二是紧抓重要节点,让纪念活动更丰富。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县委都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军烈属、中小学生代表举行敬献花篮和烈士公祭活动。每年“七一”“八一”期间,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到柳河北山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用英烈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关注祖国未来,让爱国情怀更入心。积极组织青少年到柳河北山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向烈士纪念碑献花,瞻仰烈士墓,重温入队、入团誓词,英烈故事志愿宣讲等活动,让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冀东抗战纪念馆结合青少年特点,编写了适合青少年理解接受的讲解词,并培养青少年讲解员,使红色火种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2022年,该纪念馆被秦皇岛团市委授予“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称号。
 
 
  处长点评  
 
卢龙县柳河北山红色底蕴深厚,曾是抗战时期冀东军分区及主力十二团指挥部所在地,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十二团团长曾克林等抗日名将都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卢龙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在“挖掘、保护、传承”上做大文章,通过编写红色著作、排演红色剧目、打通“卡脖路”、修复旧址、开展纪念活动等系列措施,将卢龙县红色历史立体化、生动化、形象化,为各地继承革命传统,英烈精神提供了遵循。卢龙县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省厅褒扬纪念处)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