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

2023/10/10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倡导实施“心理滋养1000天”行动,共同营造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社会环境。 如何判断儿童青少年是否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常常表现在情绪、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该怎么办?

一.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1.合理宣泄:如果出现不良情绪,允许孩子大声哭出来、喊出来。告诉孩子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和焦虑,然后把这张纸撕掉;也可以将烦恼面对枕头、毛绒玩具等不易损坏的物品倾诉出来,然后用力仍到床上等。     2.坚持运动:运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家长应培养孩子至少坚持一项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更为有效。 3.适当放松: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有益的事情,如:听音乐、唱歌、画画、写日记等;也可以陪伴孩子外出旅游、爬山、看漫展、去游乐场、做一些亲子游戏等。          

二.引导孩子超越自卑,提高自我效能 1.从自己以往成功的经验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回忆总结自己经历的一些具有挑战性且通过自己努力达到了预期效果的事情,鼓舞自己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2.通过自我暗示来提高自我效能感:每天起床前10分钟或者睡前10分钟,默默的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能行,这样通过潜意识来激励自己成为理想中的样子。 3.用榜样的力量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寻找一个自己周围有成功经验且与自己条件相近的同伴,以其为榜样,通过向其学习来提高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培养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进步和成长 1.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若渴的学习心理,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学会自主学习,课后复习巩固,建构充实的知识结构。 3.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制定学习计划、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从“心”入手,减轻压力、放下包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保持心情愉快。

四.鼓励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儿童青少年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师生交往、同学交往、亲子交往等几种形式。 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对父母和老师的心理和情感依赖逐渐减少,而更依赖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的良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3.可以鼓励孩子经常和同学、朋友交流思想,参加一些学校的团体活动,可以从中体验到信任、友谊与支持,也可以巩固与他人的关系,得到相互间的感染,出现矛盾要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宽以待人,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健康则国健康,强其体魄,健其心智!”

关键字